前言

這篇文章目的是分享一些網路資訊傳播的數據觀察。歡迎讀者閱讀筆者其他關於大眾媒體的評論

為免去讀者花費時間解讀數據,論點摘要如下

  • 資訊分享再散佈比率不同等資訊消費比率。
  • 噗浪的資訊再散佈次數偏低。
  • 腥羶新聞仍受點擊偏好。
  • 統計分析波多野結衣之三人成虎資訊傳播效應。

結論 – 終止腦殘媒體行為,先從你我做起,歡迎開始練習媒體識讀

社交網路訊息感染力

Plurktop 的開發者 Mr. Friday 在日本地震發生後幾天,觀察網友的反應,分析 Plurker 對於資訊分享的偏好,推論臺灣網友對於渲染的文章是免疫的,臺灣人不見得看聳動文章,這點我相當悲觀的感到存疑。

根據 Innovation Media Consulting Juan SenorChris o’Brien 在 The Community Newsroom 中描述,我們可以將網友分成四大類

  • 被動讀者 (Passive consumers) 只接受新聞與訊息的人。
  • 評論者 (Commenters) 對新聞故事發表意見、評論或以某種形式反應。
  • 意見領袖 (Networkers) 積極與網站其他讀者互動、聚集內容的人。
  • 創作人 (Creators) 製作高品質內容,像是製作部落格、影音、照片。

而 Plurktop 反應的只是 Commenters 與 Networkers 的數據,Plurktop 的數據價值在於呈現網友節錄重大資訊,或將網友的情報重新發表 (retweeting, RT, replurk, ReP, 轉噗)。過濾出的是社交網路中能產生感染力的內容,而無法反應出一般網友或民眾對於吸收/消費資訊的偏好。

一般網友使用社交網站多半是休閒行為,網友常因為朋友圈關係的公關形象問題,而選取較不嚴肅的話題,也因此產生感染力的往往都是獵奇或趣味性的內容,這點可以同時從 Plurk 正在嘗試的新首頁功能看出。

Plurk 的首頁新聞排行算是與 Twitter 的 reweeting 做出區隔,改以類似 Digg 的投票及時間代謝機制。這種排行比較能夠區分出收視率的偏好差異,此外,在社交網路的資訊再散佈是具名行為,也因此人們可能會閱讀聳動新聞,但為了個人形象而停止再散佈行為。

我們可以觀察最下流聳動且缺乏公信力今日新聞網,這家媒體公司相當擅於引用 Ptt 鄉民文章,跟關心熱門網路議題,你可以注意他們首頁的晚間重點一項比一項腥羶。

今日新聞在成功的 SEO 策略後,目前是臺灣排行第 31 名,甚至比幾家相對嚴肅新聞媒體還受歡迎。 顯然連結與標題的設定都針對讀者偏好調整國。

今日新聞雖然是網路導向的新媒體,且已被 Yahoo!奇摩 移除,但仍可於 MSN 新聞Google News 上見到,我們暫且將他視為大眾媒體之一。

現階段而言在大眾媒體上歐普拉麥可貝到底誰能勝出,這還很難說。

 

資訊消費與再散佈

另外一個可觀察的是資訊的消費與再散佈的形式。我想像的資訊消費者可以分為兩種 – Surfers 與 Drillers

Surfers 總是被動的吸取資訊,他們會看完整份報紙,或固定看一些新聞網站,是主流媒體的忠實觀眾,總是不經思考的單方面的接受各種主流媒體所傳達的資訊。他們單方面的依賴媒體所提供的消息,對媒體有一定的信任感。

而 Drillers 則是主動出擊,報紙常常只看感興趣的版面,網站則會利用合適的 aggregator 彙整相關資訊,而且會利用搜尋引擎尋找特定資料,相對比較具備查證與反思的能力。在網路新聞媒體的選擇上會比較偏好自己的客製化入口網站,或是利用 Google News 這樣的平臺,容易進行彙集與比對不同立場的新聞。

Drillers 會注意非主流網站,例如環保愛好者會注意綠黨的消息,Thinkpad 愛好者會關心 TP非官方情報站等等,日本成人影片愛好者會常看 avno1 等。這些小眾網站會有自己的次文化及語言,他們會有足夠的知識分辨消息的正確性,也會養成資訊蒐集與彙整的技能。

這兩種資訊消費者都會透過社交網路分享資訊,社交網路的朋友圈會是會是最容易產生個人化新聞入口的 aggregator,社交網路會逐漸替代主流新聞入口網站的流量,也因此非主流的資訊可以擴散到被動讀者。

這個現象比較難在 Plurk 上觀察出來。因爲在 Plurk 上進行轉噗需要跨越技術門檻,你得安裝瀏覽器 (FirefoxChrome) 的外掛程式,才能簡便的重新複製別人的訊息與網址,否則只能手動的轉貼。這對許多人而言是一種挑戰,相對侷限訊息的再傳播。

Plurk 相對於其他社交網站像 Facebook, Twitter, 新浪微博 的散佈力道就弱很多。最近有一個明顯的案例,「天空之城」利用 Facebook 的「讚」功能,迅速的佔領 Alexa 台灣百大網站。相較於 Plurk 上吸引人點閱的廣告機器人,點閱數很明顯的可以比較出社交網路的簡便性對於資訊散佈的影響力。

依據 Mr. Friday 的觀察,噗浪上第一時間已經有原生新聞,這是積極的 Drillers 扮演 Prosumer 的角色,讓重大的消息將可以迅速散佈。不過 Plurktop 上的新聞屬性很接近日常電子郵件轉寄的訊息類型,往往是多媒體圖像或感人的故事情節,腥羶的消息會被壓抑,也可以觀察出網路消息的脈絡依然依附者大眾媒體。但 Mr. Friday 的觀察只能看到願意再次散佈連結的網友,而觀察不到默默消費資訊的 Passive consumers。

簡單講,就是口嫌體正直的那些人一直在潛水,躲在雷達下。我們或許可以從「波多野結衣」效應來觀察資訊流動。我認為值得觀察是這類的消息是否因爲正確性可議,而被習慣再次查證的 Drillers 澄清,或者民眾只是引起疑慮並進行討論。

波多野結衣效應

第三個可以觀察的現象是網路謠言如何透過大眾媒體迅速的傳播散佈。

這次日本地震,中國時報與中天新聞率先發出波多野結衣罹難消息。由於波多野外型與氣質接近林志玲,在華人地區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但由於波多野小姐在日本並不知名,無法聯絡到本人,也無法證實她的安全狀況。

這個八卦消息令人聯想到 2009 年,同樣也是中國時報記者的葉宜欣所造成的風波,葉宜欣當年也是未經查證 twitter 消息,就發出傳言酒井法子的遺體在北海道摩周湖被發現,標題直接下「酒井法子失聯 網友傳發現遺體」,也製作成電視新聞。以至於未經證實的謠言逆輸出回日本媒體

這次波多野結衣八卦更誇張,中國時報斷言波多野結衣已罹難,而且是在日本媒體或相關論壇找不到任何報導的情況下,迅速變成一則都市傳說 (Urban legend),甚至有人言之鑿鑿的說已經在日本街頭看到經紀人證實,各種改編傳聞很快的亂傳。即便隔天內中國時報與中天新聞就再次澄清,但到 20 日為止仍有許多人相信這則消息。

以下稍微整理可觀察的數據資料,資訊的傳遞大概如下圖,因為缺乏可以量化的數據,因此無法正確的視覺化,只能參考示意,傳遞的路徑是依據時間所判定的假設。

  • 2011-03-12 下午,中國新浪微博傳出波多野結衣於外景拍照時罹難。此消息一出受到數千次轉發,而且隨後有人加油添醋的說已從東京電視臺與經紀人證實。(原始謠言)
  • 2011-3-12 20:55 一劍浣春秋 發表評論。指稱三點可疑理由一,波多野結衣的 Blog 並非是 5 天沒更新,而是從2008年年底就沒更新了。理由二,波多野結衣的經紀人並非是什麼狗屁蒼子,是個男生。理由三,「波多野結衣」並非本名。
  • 2011-03-12 23:19 北京新浪娛樂 JZB 說真實性有待確認
  • 2011-03-12 23:56 2ch avideo2 AV 女優版開始討論中國謠言,均無明確消息。
  • 2011-03-13 02:56 中國時報 翁新涵、劉育良直接引用新浪微博傳聞,兩位記者未經考證就發布新聞「證實」傳聞官網新聞已遭刪除。截止 2011-03-20 為止,依然可於 Yahoo 新聞查到翁新涵、劉育良的錯誤新聞 ()。
  • 2011-03-13 10:18 NOWnews 張力天報導網路消息說真實性仍有待確認 ()。新聞指出可能是誤傳紐西蘭基督城地震死亡名單中的波多祐三子 ()
  • 2011-03-13 11:13 聯合新聞網報導此傳聞
    • 提供幾點網路線索說應是誤傳 1. 藝名不可能出現在死亡名單上 2. 波多野結衣的經紀人不叫「蒼子」3. 確認被海嘯吞沒的攝影師是一名美國人,來自加州,處於失蹤狀態,但不是波多野結衣的攝影師。
  • 2011-03-13 中天新聞上午與中午直接拍攝中國時報,引述此消息(中天新聞報導 – 波多野結衣葬身海嘯 約七萬點閱,  中天新聞- 海邊拍片AV女優波多野結衣葬身海嘯 約八萬點閱。兩則原始官方影音均遭到刪除)
  • 2011-03-13 東森等其他電子媒體跟進報導。(無影音資料,待補充)
  • 2011-03-13 晚間中天新聞澄清報導傳聞。(AV女優波多野結衣 傳罹難!疑烏龍死訊 約一萬九點閱)
  • 2011-03-13 22:08 新浪微博傳出人人網消息 2ch 上有波多野消息 (未經證實)
    • 『波多野結衣現在福島救濟中心。。在2ch上已經得到證實。。廣大宅男歡呼吧… 』
  • 2011-03-14 03:04 中國時報王懿雯發布 「AV女優波多野結衣 生死成謎」() 內容雷同聯合新聞報導。

首先,一開始的消息比較像是給我報報台灣幹得好新聞社哪種戲謔式的玩笑,不過訊息很快的流傳出去,原本刻意弄錯的電視臺名字也被修正,變成一個看似經過證實的傳說。

不過整個故事依然是一個容易戳破的謊言,第一時間北京新浪網或專家一劍浣春秋一下就看穿,一劍浣春秋甚至懶的查證,因為只是一個錯誤百出缺乏真實性的謠言

雖然立刻有好事的人馬上更新 Wikipedia 條目,不過在缺乏證據的狀況下,謠言很快就被更正跟鎖定

但是中時翁新涵、劉育良在沒有查證的狀況下,就把罹難消息發出,這則新聞成為當天中時電子報網站熱門新聞第二名。且中天新聞當天跟著以翻拍中時報紙的方式跟著報導,接著當日東森等其他電子媒體跟進報導後,三人成虎就變成無可否定的「事實」了。這則消息也當然回傳日本與 blog, 論壇 。甚至有中國人為製作了記念歌曲

抓出中時電子報在 YouTube 上從 3/1 到 3/20 總共 1375 筆影音資料,平均每則點閱數約一千上下。其中最熱門的是 319「超級月亮」最接近地球 恐引發天災總共 31 萬次閱覽,剩下最高的大約是 3 萬左右 美基督教團體預言 世界末日就在今年521動物界傳霸凌 成都小熊貓打群架離譜婚禮! 伴娘遭男方親友團性侵秋元優里疑似轉播笑場 日網友痛罵, 然後纔是AV女優波多野結衣 傳罹難!疑烏龍死訊

兩則被備份的片段則各高達七、八萬觀看次數,遠遠超出中時電子報一般的新聞影片觀閱率。

試著用 Plurk 的搜尋功能查看公開發文,3/12-3/20 發言提到「波多野結衣」總共 1215 名網友,發出 1303 筆文章,共 9514 回應。相較於新浪微博大約被提到了六萬次,實在非常少。

波多野結衣的 Google Trends 搜尋索引也出現了一波高峰。

另外一個值得觀察的指標是 BitTorrent Network, 由於法令關係,日本成人影片無法在華人地區公開販售,許多人是透過網路下載取得成人影片。以波多野結衣演出的 75 筆電影編號在公開網路收集到 143 個 種子,會發現 3/12 到 3/20 間,網友製作了 29 筆新 Torrent File 包含波多野結衣演出的影片。以華人論壇每日發表超過兩百多筆新種子,這個比例不算太高。

不過許多網友把舊片重新上傳分享,像是 4F1D17 是去年十月發布的種子,很短時間內就飆升超過三千人上下載。另外像是 E3A673 在發表後 24 小時內即飆升超過 3500 人,算是相當突出的案例。這兩個種子都是 S2M – Encore Volume 7。

另外像是愛唯偵察發出的 C4D05F8115A1,可能是因爲論壇協助散佈,也是相當快速的有許多人下載。一般的種子大概需要兩到三天纔會養成足夠的 Seeders,讓上下載人次飆高。

若計算 3/1 後 143 個種子,估計超過四萬次下載。

揭露: 因收集方式無法辨識國別,以上數據無法鑑別使用者為中國或臺灣網友。以上數據僅供參考使用。

2010-03-23 22:30

依照網友小歪建議,統計相關新聞網站分享次數, 2010-03-23 統計加總超過三萬一千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