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ome 3 即將在今年推出,最近已經開始試用新的 Gnome Shell 介面。Gnome Shell 將會是 Gnome 3.0 的一個最重要的特色。

雖然社群中一直有不的聲音,認為 Gnome Shell 改變了傳統的使用習慣,恐怕會嚇走很多使用者。不過對我而言,我其實是相當期待這些新的改變。別擔心,即便你真的不喜歡 Gnome Shell, 也可以將 Window Manager 改回只使用 Mutter,使用經驗會跟目前使用 Metacity 類似。

網路上針對 Gnome Shell 的操作介面介紹與批評已經相當多,所以我來談談似乎比較少人提到的設計理念

  • 為使用者經驗負責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user’s experience)
  • 非中斷守則 (Principle of non-preemption)
  • 減少錯愕 (Principle of Least Astonishment)
  • 為新手設計容易自學的介面,為老手提供有效率的介面,並為大眾最佳化 (Design a self-teaching interface for beginners, and an efficient interface for advanced users, but optimize for intermediates)
  • 不依賴象徵 (Don’t unnecessarily rely on metaphor)
  • 簡即美 (Less is More)
  • 理解並原諒 (Be considerate and forgiving)
  • 技術應該扮演調解功能 (The technology should act as a mediator)

這些設計理念,可以看到 Gnome 社群對於使用者介面的經驗逐漸成熟。Gnome Shell 的設計考慮了幾個重點,一是使用者在使用電腦環境時,本來就習慣頻繁切換視窗,並在不同的軟體中完成特定事項,才切換回來。但傳統桌面設計,往往讓這些不同的視窗同時出現在畫面上,像是塞在你的工作列(Taskbar) 或狀態列 (System Status Area),於是使用者非常容易被不同的軟體取走注意力。而現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就是寶貴專注力阿。上述種種的理念跟法條,例如改變操作模式讓使用者可以犯錯後再輕易修正,而非執行前詢問你是否確定。這些改變都是為了能夠把軟體的位置,從使用者必須學習並依賴的技術終點,變成運送使用者完成工作目標的載具。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是,Zeitgeist 計畫。事實上,我會將 Zeitgeist 視為 Gnome Shell 的核心,Zeitgeist 是一個可以用來紀錄你操作過程的軟體架構,現在會自動紀錄的有檔案存取、網頁瀏覽、聊天、電子郵件紀錄等。配合 GNOME Activity Journal 與 Gnome Shell, 你除了可以快速的查看曾經編輯的檔案的 metadata 外,也可以依照 Tags, 時間甚至「地點」來分類你的操作過程。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的軟體操作不只是開啟檔案、閱讀網頁,而是可以視為在特定情境 (context) 下所進行一連串的「活動」(Activity)。這些活動,才是人使用電腦的重點阿。從過去幾年來,Gnome 社群推出的 tracker, desk-bar, gnome-do 等各種協助人們處理資訊的工具。

終於 Gnome 擺脫純粹模仿的階段,Gnome Shell 有機會再次改變人們使用軟體的習慣,或是….大反彈…我想有些的問題在初期會引起反彈,會有像是 task panel 不見了,那麼我最常用得 tomboy, hamster 該藏去哪裡呢 ? :-/

在使用者介面上,類似以 Activities 作為軟體操作概念,在 OLPC 的 Sugar 中以不同的形式實做。

Songbird 在四月初宣佈將另鳴新曲,終止正式對 Linux 版本的支援。此言一出,自然引起社群的騷動,Songbird 是類似 iTunes 的影音播放軟體,提供樂庫的管理功能,基於 Mozilla Gecko 而開發。目前支援 Windows, Mac 與 Linux 三種平台。

有趣的是,為了能夠讓這幾種平台都可以使用同一套原始碼 (code base),Songbird 後面的支持商業公司 POTI 在 1.0 時將原只支援 Linux 的 GStreamer 架構,移植到 Windows 與 Mac 平台上,並改寫成 Songbird 的播放核心 Media Core. 即便說要放棄 Linux 平台,我相信 POTI 內部還有許多人用 Linux 作開發,所以就算沒有正式支援,他們勢必還是得在內部維護一份。

令人好奇的是做出這個決定的支持因素是甚麽?

在受到批評後,Georges Auberger同篇文中揭露了一些數據,指稱 Linux 的使用者佔有率不高,依據市場考量決定放棄。讓我們檢視一番他所揭露的資訊,其實我不太相信這份數據是否準確,其中除了 Active Users 外,其他都是分析網頁瀏覽的頻率。稍微畫了一份圖,你可以見到 Windows 桌面使用者似乎在各項都佔了七成以上。不過有幾點很有趣,其中之一是翻譯貢獻,Linux 使用者顯然比 Mac 使用者高很多,分別是 25% 比 3%。

而上述 Bug 回報似乎是 Mac 高了 Linux 一些,是 14% 比 9% 。但是如果我們去翻查 Songbird’s Buzilla,會發現針對平台問題回報次數其實是 Linux 高一點,總共是 335 個比 193 個。

就像原文中所提到,Linux 使用者反而是更熱情活耀的,總是給予意見,並進行一些殺手級軟體開發。但是!POTI 有自己的道,沒有辦法接納或滿足這些需求,於是他們決定忍痛揚棄 Linux 的支援,甚至願意冒著惹火使用者的風險,正式宣佈這件事情。

簡單講,就是他們寧可放棄 Linux 市場,去跟同樣支援的 Windows, Mac 的 iTunes 對戰。

我們回頭看看 Songbird 的可能營收來源,看起來大約有兩種

在 Linux 平台上,Songbird 很可惜一直沒有進入主流 Linux distribution 的內建軟體名單上。即便 Songbird 的軟體授權為 GPL,應該是可以納入各種 Linux Distro 之中才對,缺了這項利基,使用者安裝 Songbird 自然不太方便、稍微有點門檻,特別是 Songbird 使用內建 GStreamer libraries 常常跟系統對衝,造成無法啟動的問題等,這都造成市占無法提高,自然也很難透過平台獲利。

此外,在 Linux 上有大量的替代品,像是 Amarok, BansheeRhythmbox 等等,功能或可滿足大部分的使用者。再加上 Ubuntu 也自己推出與 7digital 合作的 MusicStore。這讓 Songbird 想透過 Linux 平台獲利更增添變數。

於是,剩下最有利的機會就是羨慕 Apple 的  iTunes Music 市場,但是沒有方案可進入音樂市場的其他設備商了。這也難怪 POTI 長久以來忽視 Linux 使用者的需求,像是拔掉 iPod 的支援,把有限的資源用來專注開發合作廠商所需要的影片播放功能等。

如此如此令人失望,社群主動 fork 一個新的專案 Nightingale 專門來支援 Linux,也是很合理的事情阿!

Flash 沒你的份!

Source:FoxTrot

用 JavaScript/SVG 作筆順示範

自從 iPad 上市以來,市場似乎不少人對 Apple iPad 上少了 Flash 支援,頗有微詞。姑且不論當下 Flash 在市場上的佔有率與開發工具的普及程度。若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從新的 HTML5 規格的推出與新型瀏覽器的 JavaScript 效率戰爭,瀏覽器本身與作業系統的介接程度與效能都有大幅的提昇。

某種程度上,我們隱約可以見到接下來的一兩年,瀏覽器上會出現的應用軟體局面。或許,到時候就已經不需要 Flash 的存在,只靠 JavaScript 與瀏覽器就可以達到現有 Flash 可以完成的效果。

半年前,因緣際會,查找了幾個國內外的筆順示範軟體。筆順這種功能,一般成年人大概用不著,但對於小學生或學習華語的外籍朋友,就很有參考價值。市場上似乎也有不少針對這種需求的筆順軟體

查找了一下免費資源,找到了國語推行委員會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這個網站的所有功能都是利用 Flash 開發,為了讓它可以在某些不支援 Flash 的場合使用,我試著查了一下這個網站的技術作法。其實它背後的筆順資料庫只是一組 XML 文件,利用前端的 Flash 逐步的繪出來而已。

於是試驗著用 SVG 重作一組前端,搭配 jQueryjQuery SVG 服用,光用 SVG + Javascript 也做出類似的效果,實際程式碼只約百餘行。

範例與原始碼請見在 Github 上的 Stroke-Order Project. 授權採 GPLv2。

不過除了現在還不支援 SVG 的 Internet Explorer 8 之外,目前這個小程式只有在 Gecko-based Engine (Mozilla Firefox) 上才顯示正常,至於其他的瀏覽器如 Webkit-based 的 Chrome, Safari 在 Windows 上有點異常,繪字遮罩沒有被正確的執行,所以會看到醜陋的畫筆,沒有字型外框。但在 Linux 上用 Chromium 倒是沒有問題,Opera 也頗正常。

短時間內,如果要只用 SVG 作跨瀏覽器的多媒體工具,可能還會看到這種問題,得避開如 SVG1.1 這種大家實做都還不完整的規格,改用 Web Canvas 可能會安全一點。但如果是客製化平台,有自製 Web Runtime,大概就可以避免掉這種討厭的跨瀏覽器相容問題。

日本的 KanjiVG 計畫

另外一個跟筆順有關系的開源專案是 KanjiVG,但 KanjiVG 是針對日文漢字,字體跟筆順可能有所不同,還沒有動畫功能,但有一簡單的筆順檢視工具,論壇也有一些動態檢視工具的討論

基於 KanjiVG 的資料庫,衍生出了如部件組字輸入查詢等應用。KanjiVG 的授權為 Credi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3.0,於是你有興趣的話,可以拿這組資料作任何應用。

政府應開放資訊

反觀我所使用的教育部資料,雖然有了開源前端可用,但其實後端筆順資料庫的授權是不開放的。根據國語會的授權條款,只允許大眾使用非商業目的之學術研究、教育推廣用途之「網站連結」,若作其他用途,可能會遭到教育部依法追訴法律責任!不過從筆順學習網上的意見回饋表 (居然是 .doc 格式),看來「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有意推動將此資源開放使用,但還在詢問使用者意見的程度。

我並不清楚國語會當初建制此資源時,從承作委託者所協議授權為何,但限制此資源成為可自由共享的公共財卻是十分可惜的事情。因為其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但民間可做的用途極多,至少可以利用作成英文版 (原筆順學習網為中文版,最需要的外國人士反而難以使用),甚至作到上述 KanjiVG 的其他利用。而筆順資料庫的初期投資不低,若能開放民間利用,對正體中文的推展應該有加成效果。

雖然台灣、美國國情有所差異,但同如同二月所出版的 Open Government 一書提到,許多國家的政府官僚行為其實是大同小異的。像是書中第一章 A Peace Corps for Programmers 中提到,受限層層官僚體制與合約架構,即便是只需五分鐘改變一個國家的名字的事情,也可能得等到幾個月甚至一年後的合約週期到達才能執行。

再加上政府機關總員額管理機制等人力精簡措施,各機關其實已經沒有專職開發人員,幾乎大部分的資訊系統均採外包機制,甚至連 RFP 都由廠商代理,在面對新技術與應用上的反應相對民間遲緩許多。這種體制,甚至連橫向的政府機關想再利用他部門的資訊都難以達成。

基於種種理由,在此響應 ScheeHOpenData 計畫,期待公部門能夠對各項資訊更加開放。

There are a few wireless driver supports Master mode (infrastructure mode or AP mode), you can manage these interface with iw tools and provide network services for others, just like a wireless router do.

However, many of cards does not support this feature. But you still can use iwconfig to switch to ad-hoc mode, which most of cards support. With ad-hoc mode, the others can directly communicate with you when both agree on the same network name (SSID) and channel.

So, with properly setup, you can create a local wireless network for nearby nodes, or even share your network with others. What I am interested about it’s to share the network with others.

Actually, the modern linux distribution with Network Manager installed has already supported this kind of feature. It’s very easy to setup in Network Manager.

Basically, you just need to setup a ad-hoc network manually, and enable it when you are connected with ethernet or 3g network.

A quick tutorial –

Edit a network, left click the network-manager icon, and select Edit Connections, select Wireless and click on “Add” network.

In the connection editing window, change Mode to Ad-Hoc, and set the SSID you prefer to use.

Switch to IPv4 Settings tab of tab, and change method to “Shared to other computers”. Save the configs.

After you connect to the wan (like pppoe or 3g network), you need to create the ad-hoc network manually.
Left click the network-manager icon, and click on “Create New Wireless Network”.

Just select the connection profile we setup in the previous step, and click Create. That’s it. The network manager will setup your wireless interface and dnsmasq for you.

If you are not using Network Manager, here is my little script to setup an Ad-Hoc network. Use it at your own risk. This is a tips.

這篇文章是 2008 年第三季思考所謂 Shared Infrastructure 的可行性,所整理,草稿寫好至今,一直沒有刊出。現在稍加編修後釋出。文中部份資訊可能已經失真,一些試算表與見解並未完整揭露,敬請見諒。

2008 年中,曾經研究過 CWIRP 的 Amelia Bryne Potter 與 Ryerson University 的 Catherine Middleton 於 2008 年六月在 國際電信協會雙年會所發表的一篇論文,Is it Good to Share? A Case Study of FON and Meraki Approaches to Broadband Provision

這論文主要是分析 2008 年時市場上兩個主要的經營「user-generated」無線網路基礎建設 (Shared Infrastructure) 的公司,FONMeraki 的經營策略與模式,並判斷這兩家公司的策略是否可以確實經營一個良好的公眾網際網路服務。

CWIRP 的背景Infrastructure Canada 所贊助的研究計畫,主要研究方向是

  • 共享型無線網路基礎建設 (Shared/Publicly-owned Infrastructure) 或 管制型無線網路基礎建設 (controlled Infrastructure) 的相關理論
  • 加拿大現有的公眾 ICT 基礎建設計畫研究
  • 關於基礎建設的佈建 (deployment)、技術選擇 (technology choice)、 創新 (innovation)、投資 (investment)、管理 (governance), 採用 (adoption) 與使用 (use) 的不同模式與最佳作法。
  • 共享型無線網路基礎建設的公眾利益等
  • 對於共享型無線網路基礎建設的宣傳與維持應實施何種政策與支持

基於上述的課題,CWIRP 過去已經發表三十多篇論文,主要的形式都是深入的案例探討。

而這篇 ‘Is it Good to Share?‘ 則是深入的討論了 FON 與 Meraki 兩家公司的佈建策略與實際網路服務的狀況。 此論文中的論述幾乎全數引用網路上的片段對話,並未實際進行測試與觀測,論文結論值得參考,但稍嫌主觀。

可取的是論文中以下述幾項標的作為評斷標準

  • 可用性 (Usable)
  • 有益性 (Useful)
  • 可靠性 (Reliable)
  • 高品質 (High quality)
  • 持續性 (Sustainable)
  • 佈建普及性 (Ubiquitous)
  • 安全性 (Secure)
  • 費用普及性 (Affordable)

這篇 ‘Is it Good to Share?簡報論文的結論是,雖然這兩家公司所使用的策略可以在中短期間內建立起網路,但是無法提供一個穩健 (robust)、可靠 (reliable)、與高品質 (high quality) 的基礎建設。同時 Meraki 相對於 FON 似乎較為成功,主要是可用性相較之下較高。而 FON 由於持續其商務模式的前景不甚明朗 (沒有人可以於目前評斷),很可能造成網路的未來維運出現變數。

這篇論文點出一個現實,無線網路基礎建設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與有益性。

另外一個問題是,即便採取相對較容易擴增搭建的 Mesh Network 技術,還是要先克服基本的密集度。以 FON 與 Meraki 所使用的 WiFi 技術,礙於 802.11b/g 的規格限制與 ISM 無線電頻譜的功率問題,在都市內受限於建築物的屏蔽,即便從馬路一邊傳到馬路對岸,很大可能無法取得直線視角 (Line of sight),受到建築物的干擾而產生繞射或多重路徑的干擾,以及功率的限制,也讓無線訊號無法傳到較遠的目標地。

除了安裝位置外,即便社區內有相當多居民達成共識,願意將基地台搭設於屋頂或其他收訊良好的場所,藉由專業的無線電訊號測量、評估與安裝設定,來提高可用性。但依然還有其他的問題,包含了調解頻譜分派 (Spectrum assignments)、網際網路路由器數量與 Mesh Network 的最佳配置等等,這些問題影響了傳輸節點隨時可能失效的問題,也很容易造成網路的可靠性大量下降。

我實在認為,由於一般的無線網路機制的技術瓶頸,再純粹依賴住家或一般網際網路者,著實難以建立這樣的網路。WiFi 用於家用網路是一回事,城市級規模,則需要些專業規劃,或更強的 RF 自動化調適機制。依照目前大城市如北市、香港、東京的頻譜擁擠程度,你實在無法預設將機器開啟它就會自動運作的情境。

這種技術上的瓶頸可以從實例中看出,例如 WIFLY 與 FON 在台北市的網路系統。

根據 2007 年 10 月林奕華議員在市議會的質詢中,他引用了自己的使用經驗,與 PC Zone 的論壇討論,指稱「WIFLY 品質使用極差」,甚至會因為網路品質太差,而脾氣暴躁犯了憂鬱症。

另外,根據 TWNIC 在 2007, 2008 年的研究報告,在 2007 年的台灣無線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大約 1/4 的使用者使用過無線上網 (此為廣義無線上網使用者,即包含 WiFi 與 3G),使用者最關心的則是「擁有無線上網設備」、「上網設備輕便」、「上網設備普及化」及「戶外及室內皆可無線上網」。

2008 年的調查,一般民眾的使用則向上成長成 36.33%。「搜尋資訊」、「瀏覽資訊與網頁」和「收發電子郵件」是最常使用的功能。線路不穩、連線品質不佳是目前無線網路使用者最常遇到的困擾,有趣的是,這份調查中一般民眾對於無線網路品質的滿意度高達六成,而網路受訪者的滿意度只有 26%。使用者會使用無線網路的地點是「咖啡廳、餐廳、速食店」、「捷運站、機場、火車站」及「家中」。

從近幾年來歐美大量 Municipal Wireless Network 失敗案例,如 EarthLink, MetroFi, Kite Networks 很明顯的看到沒有健全的營收現金流,單靠廣告,或者少量的使用者,實在難以支持膨大的網路建設成本。如加上台北 WIFLY 的案例,安源投資了十一億,但卻換了差異極大的營收比例(更別說更早一點北中南各地陸續成立但皆以失敗結尾的鄉鎮區域性無線網路服務商),根據 2009 年 10 月 5 日,陳玉梅質詢,WIFLY 的使用量已經低到變成網路鬼城的程度,營收顯然不會太好看,我相信無法滿足基本的營運成本。

若要營運一個 Municipal WiFi,降低資本支出(CAPEX),財務才能早日支持營運成本 (OPEX),從這個角度來看,Shared Infrastructure 是最有機會的。

再從台灣市場的潛在使用者來分析,2010 年全台的 WiFi 網路使用者大約有 460 萬人 (3G 則有 215 萬人),台北市則約有 75 萬到百萬之間,若操作得當,應該還是有機會支持一個 Shared Infrastructure 的 Municipal WiFi 網路系統的營運 (但大概不會賺好幾倍就是),要賺錢還是得有其他營收項目。

根據上述的幾點市場數據,針對 Shared Infrastructure WiFi ,我猜想會有幾個作法 (除了台灣之外,其他大都市的策略可能略同)  –

  1. 透過電信商補貼進入家用用戶。僅提高普及度,商業模式可能為硬體與基礎建設服務費用
  2. 針對咖啡店、餐廳、速度店,提供電路免費,收費之無線網路服務。商業模式為拆帳或硬體銷售費用,後端支援之服務必須完備,如試用卡、客服機制務必完備等。
  3. 一新網路管理後台,提供即時的智慧型 RF 管理、維運機制。透過一般銷售通路或代理商進入市場。商業模式為拆帳或硬體銷售費用。

備註: FON 近年已經營業範圍,將重心專注於有無線網路付費習慣的歐洲區域,主要通路為電信營運商,利用搭售與拆帳方式取得網路擴展速度與增加營收,主要使用者為家中有無線網路需求者,漫遊上網顯非主要需求,新有產品已經終止初期的大幅補貼模式,再經過大幅的削減營運規模與成本後,已達到營收平衡。至於 Meraki 也更改售價策略,專注於提供商業化 Mesh Network 解決方案,甚至做了一些措施,將客戶綁死在他們的收費平台上。因此有衍生的其他商業機制替代如 Open-Mesh 等。

偶爾你會需要刪除特定目錄下的空目錄,一個一個去找顯然不太聰明而且相當費時。

可以簡單的利用  find 來找,兩個參數可用,分別是 -depth 與 -empty。另外你可以加上 -type d 讓它只找目錄,不加的話,它會會連空檔案都找出來。

$ find /tmp -depth -empty -type d

配合 -exec 就可以將這些檔案全部刪掉啦。

$ find /tmp -depth -empty -type d -exec rmdir -v {} \;

這是一篇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