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ome 3 即將在今年推出,最近已經開始試用新的 Gnome Shell 介面。Gnome Shell 將會是 Gnome 3.0 的一個最重要的特色。

雖然社群中一直有不的聲音,認為 Gnome Shell 改變了傳統的使用習慣,恐怕會嚇走很多使用者。不過對我而言,我其實是相當期待這些新的改變。別擔心,即便你真的不喜歡 Gnome Shell, 也可以將 Window Manager 改回只使用 Mutter,使用經驗會跟目前使用 Metacity 類似。

網路上針對 Gnome Shell 的操作介面介紹與批評已經相當多,所以我來談談似乎比較少人提到的設計理念

  • 為使用者經驗負責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user’s experience)
  • 非中斷守則 (Principle of non-preemption)
  • 減少錯愕 (Principle of Least Astonishment)
  • 為新手設計容易自學的介面,為老手提供有效率的介面,並為大眾最佳化 (Design a self-teaching interface for beginners, and an efficient interface for advanced users, but optimize for intermediates)
  • 不依賴象徵 (Don’t unnecessarily rely on metaphor)
  • 簡即美 (Less is More)
  • 理解並原諒 (Be considerate and forgiving)
  • 技術應該扮演調解功能 (The technology should act as a mediator)

這些設計理念,可以看到 Gnome 社群對於使用者介面的經驗逐漸成熟。Gnome Shell 的設計考慮了幾個重點,一是使用者在使用電腦環境時,本來就習慣頻繁切換視窗,並在不同的軟體中完成特定事項,才切換回來。但傳統桌面設計,往往讓這些不同的視窗同時出現在畫面上,像是塞在你的工作列(Taskbar) 或狀態列 (System Status Area),於是使用者非常容易被不同的軟體取走注意力。而現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就是寶貴專注力阿。上述種種的理念跟法條,例如改變操作模式讓使用者可以犯錯後再輕易修正,而非執行前詢問你是否確定。這些改變都是為了能夠把軟體的位置,從使用者必須學習並依賴的技術終點,變成運送使用者完成工作目標的載具。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是,Zeitgeist 計畫。事實上,我會將 Zeitgeist 視為 Gnome Shell 的核心,Zeitgeist 是一個可以用來紀錄你操作過程的軟體架構,現在會自動紀錄的有檔案存取、網頁瀏覽、聊天、電子郵件紀錄等。配合 GNOME Activity Journal 與 Gnome Shell, 你除了可以快速的查看曾經編輯的檔案的 metadata 外,也可以依照 Tags, 時間甚至「地點」來分類你的操作過程。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的軟體操作不只是開啟檔案、閱讀網頁,而是可以視為在特定情境 (context) 下所進行一連串的「活動」(Activity)。這些活動,才是人使用電腦的重點阿。從過去幾年來,Gnome 社群推出的 tracker, desk-bar, gnome-do 等各種協助人們處理資訊的工具。

終於 Gnome 擺脫純粹模仿的階段,Gnome Shell 有機會再次改變人們使用軟體的習慣,或是….大反彈…我想有些的問題在初期會引起反彈,會有像是 task panel 不見了,那麼我最常用得 tomboy, hamster 該藏去哪裡呢 ? :-/

在使用者介面上,類似以 Activities 作為軟體操作概念,在 OLPC 的 Sugar 中以不同的形式實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