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演講,我自己所見的疑問之一,是使用者資料安全的問題。雖說 Google 倡議其設計會將個人資料加密後存於本機,既使實體電腦遺失也不用擔心資料被竊走 (所謂豔照門 ?),但其資料是會存至雲端系統,功能是讓你在不同的機器上同步個人資料與設定。不過目前網路上還沒有文件或技術規格說明其如何儲存個人資料,而個人資料的可儲存空間收費方式也是一個待議的問題。
作為一個使用者,我實在不希望任何的設定或文件以明碼的方式存於 Google,這家公司已經掌握太多個人資料了。一些使用者願意使用像是 Google Desktop 之類可以帶來一些便利的工具,但實質上是自願拿個人隱私與獨大公司交換便利性。這個代價實在太大了一點。
就頻寬的問題而言,其中一種解決方式如 Microsoft 所倡議的 Embedded OpenType (EOT),解決方案是以工具掃瞄網頁,並從字型檔中抽出網頁所需的字型。這樣的確可以降低頻寬使用,但是總覺的每次都要產生特定的字型檔實在有點太麻煩。
比較好的作法或許使利用壓縮的機制來降低傳輸量。Mozilla 的 Jonathan Kew 於是提議了一種新的規格 ZOT,基本上就是 OpenType 的壓縮,但壓縮的是 SFNT 字型檔中的獨立表格。這種格式的好處是有效壓縮字型檔大小,在 Web Open Font Format for Firefox 3.6 一文中提到,此格式可將 3.1MB 的 TTF 字型檔壓縮成 1MB 左右。另外一個好處是由於 table 獨立壓縮,因此像是記憶體容量較小的行動裝置,可以下載字型後依照 cmap 表格找到相對應的字型,依照需求再逐一解縮壓,可解省些系統支援。
另外一個需求會是版權的問題,Jonathan Kew 倡議 ZOT 時,同時有人為了字型供應商的需求做了 .webfont 格式。基本上的用意是希望能夠在字型中夾帶一些 metadata,使供應商可以追蹤網站所使用字型是否符合版權,但是不加以 DRM 保護。這個提議已經得到一些字型供應商的支持。
Ubiquity 的指令與功能極多,逐一介紹極耗時,請安裝後利用 list ubiquity commands 指令取得各項功能說明。
自從新版的 Ubiquity 的 Mozilla Web Search Commands 整合了 Firefox 的 Open Search 功能後,我就可以直接用 search 指令查詢自建的 Open Search Plugins。過去雖然依照自己的需求建立了十幾個不同的 open search plugin 來找不同的郵遞論壇、BTS、搜尋引擎、拍賣等,但是用滑鼠切換搜尋引擎絲毫沒有可用性可言。
CLI 介面最令人畏懼的是得背下指令名稱,還得依據其指定之語法給予參數。而多國自然語言介面的設計用意就是,讓使用者盡量用熟悉的口語方式給予指令,不讓使用者強記。替代日漸繁雜的選單與功能列,取而代之是選取文字後使用「search this with Findbook」、「到 Findbook 查這個」的這種指令方法。
雖說目前已有較新的瀏覽器開始逐步支援 HTML 5 規格,但是基於跨平台的考量,目前最方便的 API Framework 應該暫時還是 Google Gears。這麼說得主要原因是因為其支援眾多平台,Firefox 1.5 之後、Safari 或者 IE6 以上皆可支援,甚至也支援一些 Windows Mobile 5 或 Android 平台,自然 Google 自己的 Chrome 瀏覽器也是內建支援的。跨平台支援,大約是網頁開發者最想避免的痛苦之一吧,在 HTML 5 普及前,若你願意使用 Database API 的 SQL 語法,Google Gears 可以減輕一些痛苦。另外 Google Gears 比 HTML 5 還好一點的特色是,Database API 讓開發者直接作全文搜尋,此乃利用 SQLite 的 fts2 模組。
目前的狀況,若想直接使用 Google Gears 同步網站資料,依然需要自己花費一些精力配合自己的伺服端 API 整合設計。一個需要考量的技術瓶頸是得避免同步抓取時,使網頁下載、解讀速度變慢,影響使用者的使用經驗。雖然這個問題可利用 WorkerPool 進行背景下載 (見 Google Gears 架構之 Background Sync),但依然必須攥構一快取與同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