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12.10 還勉強堅持使用 Nautilus 3.4, 但是到了 Ubuntu 13.04 中升級了 Nautilus 到 3.6. Nautilus 3.6 基本上是為了 Touch devices 設計的界面,但是移到了 Desktop 上,這種設計是一種大災難,以下這些功能都被移除了!

相較之下 Mint forked nautilus 出來的 nemo,比較符合過去的操作習慣。只要裝好之後,透過 xdg-mime 更換預設的 inode/directory 開啟軟體為 nemo 即可。

# apt-get install nemo
$ xdg-mime query default inode/directory
$ xdg-mime default nemo.desktop inode/directory

除了 nemo 可以考慮外,也可以考慮使用 SolusOS patched Nautilus.

References

既前一次 blog 發文,分享 2011 十一月參加 UDS-P 心得,轉眼間已經一年,中間也舉辦過 UDS-Q, UDS-R (我只到 Oakland 出席 UDS-Q)。

2013 年開始,Ubuntu Developer Summit 轉為線上形式,只用 Google Hangout 在線上開會,大幅縮減舟車勞頓的辛勞。無論你在世界什麼地方,都可以方便的以 IRC、Youtube 直播、EtherPad、Hangout 加入討論。2013 年已經舉行過兩場 UDS,分別是 UDS-1303UDS-1305

這兩次的會議,主要是聚焦預定在十月十七日發行的 Ubuntu 13.10 (Saucy Salamander) 開發計畫。

稍微整理一下這兩場會議中,我個人較為關心的開發計畫。

Foundations

Clients

Server/Cloud

QA

Community

更多細節請參考以下網址

十一月初的時候,到 Orlando, FL 的 Caribe Royale 出席參加 12.04 的 UDS-P – Ubuntu Developer Summit. Ubuntu 開發者大會。

UDS 是每半年一次的研討會,每次都會邀請各「上游」社群與 Ubuntu 開發團隊聚集在一起,討論下一版的主要開發目標並制定里程。而 UDS-P 的主要議題,自然是下一版 12.04 的 Precise Pangolin (嚴謹的穿山甲),12.04 也是 LTS 版本,支援期間長達五年。也因此 Mark Shuttleworth 也在開場 Keynote 的時候鼓勵與會者,在場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世界許多關注,在長達一週的會議中,所做的決定都會影響到許多使用者 (目前 Ubuntu 有超過兩百萬使用者),特別是偏好穩定系統的企業。

UDS 的形式有別於一般「研討會」,會場總共有 24 間會議室 (本次跟 Linaro Connect Q4.11 合辦),除了少數幾個全場演講是以簡報演講方式進行,剩餘大部分的議程是由註冊人帶領,幾位主要的開發者以圓桌方式坐在會議室中央,其他人可以隨意進入旁聽,並隨時插入相關議題或提問。像是 Multi-monitor Support 等熱門議題,太晚進會議室只好待在後面站著囉。

議題內容多元,從社群經營硬體核心基礎軟體雲端系統中國版本,甚至是發想性質的議題,像是讓 Ubuntu 支援手機、平板電腦與智慧電視裝置 等等。每個議題時間大約一個小時,各個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在大量咖啡因的作用下,進行節奏迅速的爭辯討論。由於並非每位開發者都可以現場出席會議,遠端開發者也可以透過即時語音廣播 (icecast) 與 IRC 加入討論。

costume party_831

一個小時的會議後,所有的討論會整理成藍圖 (blueprints),這些藍圖就是本次發行階段所需要開發的目標項目與負責人。在 UDS-P 中,有超過三百份藍圖。這些藍圖完全透明開放給所有人參考,也歡迎任何人介入制定。

許多開發者,即便是 Canonical 員工,有超過 70% 都是在家中工作,UDS 是難得的難得可以相互見面的機會。各個上游軟體專案的開發者,也會出席這次的會議,像是 Debian Project Leader Stefano ZacchiroliFreeRDP Marc-André Moreau 等等。他們增強了 Ubuntu 與上游專案進一步的合作關係。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場會議中許多強者對於其他人的開放信任態度,記得在週四晚上的 Keysigning Party,我身旁一位 “神級” Debian Developer,誠懇對每一位交換簽章的人,說「沒問題,我相信你」,也許是因為大部份的人都抱持一樣的態度,使會議進行相當順暢而且充滿生產力的歡樂氣氛。

costume party_981

接下來還有力氣的話,我會再分享一些議程資訊。

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37955218@N08/sets/72157627962230661/
訪問: http://akgraner.com/?p=1124
錄影: http://www.youtube.com/user/ubuntudevelopers#p/u

Ubuntu UDS P Orlando – Interview with Mark Shuttleworth

利益揭露: 筆者為 Canonical 員工。

參與開源社群活動時,常常在不同的場合聽到有人鼓吹,應當要回饋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給軟體計畫,講者要求大家去參與翻譯、籌辦活動、或參與開發。每每聽到這種要求,總是感到納悶,常常他們似乎都未能夠分享實際參與社群的動機,二來總是有種道德勒索的錯覺。他們暗示你,這麼好用的軟體不收你錢,你該回饋些什麼吧?

雖然我相當崇尚自由軟體精神,但是實質上,無法接受不談動機,反以道德訴求要求使用者社群貢獻來回饋免費軟體。人們參加開放原碼社群的動機很多樣,無論是功利主義還是榮譽制度,負面的道德勒索往往不該是其中的一項。對我而言,這個動機實際一點就是讓自由軟體更便利好用,足以完成手上的工作項目。長遠一點的期望則是鼓吹開放精神,避免電腦軟體受到少數企業集團、政治組織的宰制,讓社會更自由且多元化。

週末 (7/15-7/18) 時,h4 的朋友參加 OSSACCOSSF 籌備的 Hacking Camp,講者小蟲在他的演講中分享了幾個基本概念

  • Hacking for yourself
  • Hacking without boundary
  • Hacking with community
  • Hacking with for fun

我個人十分認同,h4 日常的聚會討論,時常是針對每日所使用的軟體改進、臭蟲回報修正,進而整合或重新設計新的軟體。Hacking 首重解決自身需求以及享受其中的樂趣。

我在 Hacking Camp 也分享了一場小演講,想要探討的是,如何考慮自身軟體需求的前提下,參與自由軟體計畫的方法。雖然目前自由軟體的成熟度與日俱增,但仍有許多時候會碰到使用上的問題,這份演講簡報,試圖說明該如何詢問問題,該如何回報臭蟲,以及如何與上游開放原始計畫互動,以便解決個人的使用障礙或達成開發目標,針對對象是大學資工系一、二年級的朋友。

養動物園或是管理伺服器的人,難免都會碰到一些硬碟故障的問題。這篇文章略為整理一些在 Linux 上處理壞軌硬體的一些軟體知識與技巧。針對讀者為中等程度以上的使用者,文中僅僅提供參考資料,不說明實際操作或指令明細,請自行參考相關文件。作者以最大善意盡力提供參考資訊,但文中如有疏漏或錯誤造成資料遺失,作者不負任何責任。

文中說明均以 Linux Extended file system 為主,操作平臺是 Debian GNU/Linux. 所提及工具授權均為 FLOSS 。假設錯誤硬碟為 /dev/sdb,所有指令需要以 root 執行。

章節結構

  • 錯誤類型。
  • 壞軌測試。
  • 預先偵測。
  • 備份與資料回復。
  • 排除壞軌磁區。
  • 送修與資料清除。

錯誤類型

這裡討論的硬碟資料損毀,不外乎物理性傷害,摔落、靜電、停電、過熱、原件老化等等。這些傷害會造成邏輯性 (logical error) 上或物理 (physical error) 性的錯誤。

所謂的邏輯性錯誤,就是硬碟離線時,暫存資料來不及寫入,導致資料錯誤異常。所幸大部分的檔案系統都會有一個檔案系統狀態 (Filesystem state) 的值,若是最後使用未順利完成卸載 (umount),下次掛載時就會提示要求作 fsck 檢查。如果是日誌式檔案系統ext3/ext4,則會試著回復未完成的操作。這種錯誤偶爾會破壞檔案,fsck/e2fsck 可能會將錯誤檔案移到 lost+found 目錄下,造成困擾,但問題不大。

物理性錯誤指的是硬體磁盤受到損壞,該段磁區無法讀取,也就是壞軌。肯定導致資料遺失,最常見的是系統吐出 I/O Error,無法讀取該檔案。實際的症狀是讀取變慢、聽到 Spin-up 時的卡卡聲(Clicking sound),甚至是系統當機等問題。

當壞軌開始產生時,通常代表硬碟壽命將至,得趕快開始更換健康新硬碟。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的是壞軌這種物理性錯誤的處理辦法。

壞軌測試

最基本的測試方法是利用 badblocks (8) 來檢測硬碟是否存在壞軌,這個指令不分檔案系統。若是含有重要資料的硬碟,應該先作預設的非破壞性唯讀測試 (non-destructive read-only test),以避免寫入測試時異常,造成磁碟重置離線。

badblocks -vs /dev/sdb

上述只要一發現壞軌,請第一時間拔下備份吧。若是可承受資料損失,可以使用 “-n” 的非破壞性寫入式測試。這基本上會嘗試寫入資料,再三確認硬碟運作正常。

badblocks -nvs /dev/sdb

預先偵測

不過 badblocks 需要在離線時才能執行。很多時候,伺服器是無法忍受長時間的離線檢查的,必須要能夠線上檢測硬碟健康狀況才行。目前市面所有 ATA 硬碟都已經支援 S.M.A.R.T. (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S.M.A.R.T.  基本上提供一個界面讓管理者可以查詢幾個重要的參數

透過讀取這些參數,管理者能夠預先警覺硬碟錯誤。根據 Google 的調查十萬顆硬碟後的研究報告 (Failure Trends in a Large Disk Drive Population),S.M.A.R.T. 的數值的確反應硬碟錯誤率 – 六十天內,出現 S.M.A.R.T. 掃描錯誤的硬碟是其他硬碟的 39 倍高。

在 Linux 上,可以使用 smartmontools 中的 smartctl (8) 來查詢硬碟的 S.M.A.R.T. 狀態。指令如下

smartctl --attributes /dev/sdb

根據 Google 的研究以及 Bad block HOWTO for smartmontools 指出,與硬碟失效關係最高的數值是 Reallocated Sectors Count/Reallocations event count, Current Pending Sector Count, Uncorrectable Sector Count。這幾組數據代表硬碟發現該磁區已經損毀,它會重新從備用磁區分配一位置取代該損壞磁區,或磁區已發現問題尚未替換或無法替換。這通常可以視為磁區損耗 (surface wear) 的狀況。當你發現這些值不為 0 時,就該開始準備備份資料並作壞軌檢查了。

除了使用 smartctl 手動檢測外,也可以設定 smarted,讓系統自動觀測 S.M.A.R.T. 狀態,有錯誤會顯示於桌面訊息或發送郵件。smartd 的設定可以參考 檢測硬碟狀態 – smartmontools 一文。S.M.A.R.T. 也支援 Self-Test,可以讓硬碟作效能與功能檢查,詳情請見 smartctl (8).

備份與資料回復

在發現壞軌之際,應該第一優先備份資料。如果還能夠掛起檔案系統,則趕緊利用 rsync, tar 等工具備份檔案。或者利用 dd 將整顆硬碟資料或分割區存檔,未來置換到新硬碟上

dd if=/dev/sdb of=sdb.img

若要確保資料正確複製,可使用 dcfldd 來複製,它會邊複製邊作 hash 確保資料複製正確。不過由於壞軌處常常無法讀取,這會造成 dd 執行失敗。此時可以改用 dd_rescue, 它可以略過無法讀取的部分,儘可能複製其他健康的資料。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萬一資料損壞的區域不是資料區域,而是存放重要的系統資訊,那就需要額外的處置。建議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在壞硬碟上直接操作,永遠先備份,再於備份碟上進行處理。以下略談三種情境的可用工具

排除壞軌區域

通常如果你的硬碟還在保固範圍,一般原廠均會更換健康的硬碟給你。但如果硬碟已經超過保固,壞軌硬碟仍堪用,可以用來存一些低度重要的資料。

對於這些壞軌,可以用 sector slipping 或叫做 defect mapping 的機制來跳過不用。基本上分成兩種形式,一是透過硬碟控制器或是透過檔案系統的 bad block table 來記錄。

傳統的 (1990 年代中期以前的硬碟)是可以進行低階格式化 (Low-Level Formatting) 的,透過原廠的指令來重新定義物理儲存格式、重新定義 CHS、若是硬碟中有壞軌,可以在低階格式化時避開不用。

由於低階格式化常因為操作錯誤而損壞 (bricked) 硬碟,新款硬碟已經不提供使用者透過指令作低階格式化的工具。取而代之的是透過 hard-drive defect management 功能,以 Hard drive defects table – P & G Lists 來記錄 Bad Sector Mapping。所謂 Primary defect list 是代表出廠時已經產生缺陷的磁區列表,而 Grown defect list 則是使用中產生缺陷的磁區列表。

當硬碟發現壞軌時,便會自動將該磁區列入 G-List 中,並從備用的磁區中替換。因此現在已經沒有所謂低階格式化,目前所謂低階格式化大多指的是 Zero-filled,對磁區填入空值,強迫硬碟重新分配損壞磁區,這也是前述 S.M.A.R.T. 所謂 Reallocated Sectors。

所以你可以做的事情是對壞軌區域寫入空值,迫使它重置。你可以直接透過一開始的 badblocks 所產生之數值直接覆寫錯誤區塊,範例請見 Bad block HOWTO for smartmontools

上述 HOWTO 中詳述了,怎麼計算 e2fsck 吐出來數值,人工計算有點麻煩。以下介紹如何處理利用工具自動處理。

不保留資料

如果確認整顆硬碟資料都不需要保留,可以直接下達一下 dd 指令,重寫整顆硬碟。

dd if=/dev/zero of=/dev/sdb

或者在格式化時下達 -c -c 參數,讓 mkfs.ext3 順便檢查壞軌。

mkfs.ext3 -c -c /dev/sdb1

保留資料

如果硬碟已有資料,並想保留此資料,可以用 badblocks 檢查,並生成 badblocks list,再將 badblocks 吐出的列表,餵給 e2fsck -l.。但是必須確認執行 badblocks 時,指派了正確的 block size,可用 dumpe2fs -h 確認 block size.然後指示給 badblocks。

上述操作有點複雜,比較保險的做法是直接讓 e2fsck 用 badblocks 去作壞軌檢查,指令如下

e2fsck -k -c  -c /dev/sdb1

如此 e2fsck 會將壞軌寫入檔案系統列表中,可以用下述指令查詢目前壞軌列表

dumpe2fs -b /dev/sdb1

其他做法

本節前述可用低階格式化重置硬碟磁區分配,但是新款硬碟已少提供工具程式給終端使用者。有些工具透過反組譯硬碟韌體的方式取得 vendor specific ATA commands。另外,像是 Seagate 等品牌,則在硬碟上留有 TTLserial communication界面,於是你可以透過終端機連上硬碟韌體,以 Diagnostic Commands 進行一些偵錯以及重新格式化的動作。

送修與資料清除

爲了避免陳冠希裸照事件發生,送修前最好確保資料已經完全刪除。

就如前述所說,若只是進行快速格式化,硬碟資料也可能被回復。事實上,根據 Peter Gutmann 的在 90 年代的研究,他可以用磁力顯微鏡取得複寫過三十五次以上的磁區資料。而美國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的研究 “Guidelines for Media Sanitization” Craig Wright, Dave Kleiman, Shyaam Sundhar R.S. 的論文 Overwriting Hard Drive Data: The Great Wiping Controversy 指出,新型硬碟只需要複寫一次即可。

爲了達到資料保密措施,各國軍方也因此設定有不同的資料清除 。總之,無論你的資料是否重要,在 Linux 上,建議使用這兩種 wipe, scrub 指令之一來抹除資料,這兩種工具支援上述的各國標準。你也可下載使用 DBAN 製作開機片來清除硬碟資料。

References

上一篇文章中所說的 Hamster – 時間追蹤工具,只能在 Linux 上使用。再追 Hamster 的一個休眠問題時,無意中看到另外一個網站 RescueTime 所提供的服務。

有別於 Hamster,RescueTime 的設計是追蹤使用者當下使用的軟體,並紀錄使用期間。在網站上註冊帳號後,透過下載與執行一個客戶端軟體,RescueTime 可以追蹤你正在使用的軟體、閱覽的網站。然後你可對該行 為(使用軟體或閱覽網站) 進行標注,例如說只要我切換到 Word,便是在工作,若在瀏覽器切換到 Plurk.com 便是打混聊天。RescueTime 網站本身也提供了相當豐富的報名與追蹤系統,甚至可以自行定義預期目標,未能到達目標則寄出通知,相當有警示功能。

官方版軟體只支援 Microsoft Windows 與 MacOS。但是在 Ubuntu, Debian 上,Elliot Murphy 等人已實做出開源版本 – RescueTime Linux Uploader,這個版本會將你使用的中的視窗名稱等傳到 RescueTime 網站上,Firefox / Epiphany 的外掛模組也正在開發中。

不過對我而言,既使正在使用 Terminal 編譯程式或 Evolution 回覆信件,很多時候是作不同的專案,我不希望計時軟體只記為單一事項,因為有時用電子郵件寫報告也要花上半小時,全都統計在「撰寫郵件」類別,實在沒什麼道理。雖然 RescueTime 可以紀錄到切換應用軟體的時間,但實務上還是 Hamster 比較接近需求。

若你希望可以治療對執行力傷害最大的飆網注意力渙散症 (Internet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可試著用 LeechBlockMeeTimer 來觀察與自我克制吧。

欲鍊神功並先自宮。別上網看我的網誌了,快工作吧 :p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