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那篇文章提到的是透過手機的功能,將地理資訊嵌入照片之中,並匯出到網站上。另外一個更常用的需求,其實是把地理資訊匯入手機裡面,以便可以隨身查閱。
雖然 Nokia 手機內建了 Landmarks,而且 Nokia Maps 或 Smart2Go 等軟體都可以從 Landmarks 中選擇特定景點來定位。但是 Nokia 並沒有提供方便的工具在電腦或網路上進行管理,所以你得手動輸入這些景點資訊,或者透過類似 POIXpress 的工具在手機上匯入資料,更甚者,你甚至得自己刻程式來匯入。這實在非常惱人。
因為你大約會在 Mobile01 的景點分享或是 Google Map 或 Urmap 的分享地圖上查找景點,但是匯入這些資料實在是繁瑣的任務。你得不停的敲打九宮鍵或者於不同的 XML 格式中轉換,在透過軟體傳入手機中。
所幸 Nokia 手機支援一種 Nokia Landmark Exchange (LMX) 的 XML 交換格式,此檔案可儲存景點資訊。Nokia 手機並可直接辨識並將其匯入 Landmarks 資料庫中。問題是你必須把景點直接轉成 LMX, 所幸 Julian Szemere 刻了一個方便的 Google Maps 小工具,稱為 Send Map Markers to Nokia GPS,他的功能是讓你方便的將地圖轉成 LMX 檔案,於是你可以將檔案下載後,再傳到手機上。
系統便可自動匯入 Landmarks. 透過此功能,即可方便的轉換你在 Google Maps 看到的共享景點。幾次到外地出差時,先透過 Google Maps 規劃好旅程與地點後,就是這樣匯入到手機中,以備不時之需。

然而這其實仍然不太方便,因為你唯一的媒介還是被綁在線上地圖。若是買了旅遊手冊等,你還是得先花時間彙整入手機中。
另外一個方便的辦法,是將地點資訊與經緯度轉變為二維條碼。這個概念 Chris Heathcote 曾經在 Etcon 提過,以及 HP Labs – Mobile and Media Systems Laboratory 的 Tim Kindberg 與 Kenton O’Hara 寫的 “You Are Here” – Experiences with Located Symbols 一文也曾經提到類似的概念。基本上是將數位資訊透過條碼延伸到實體物件的一種利用。台灣的產業界在去年也提過這樣的想法,並試著討論出協定。
Nokia 在 2007 年年中推出 6110 Navigator 時,也建入如此功能。並與 TaipeiWalker 做了一期 《QR Code 美食玩樂誌》特刊,刊物中每個景點都附上 QRcode。可惜的是此版本並非使用業界討論的協定,而是改用簡碼的方式,所有的資訊儲存於網站上,條碼中只存索引數字,因此下載每一筆資料都必須額外支付連線費用。

國內的另外一家廠商金揚資訊也開發了一個景點分享網站,算是類 Web2.0 的網站,但用的也不是通用的 QRcode,而是私有規格的條碼系統。照理若網站可以提供大量的景點資訊,配合便利的讀取機制,應該可以大受歡迎。不過顯然行銷不力,以至於未能建立起一個健康使用者社群,實在可惜。
目前業界遲遲未能達成統一規格的共識,實在是很大的問題。其中一個技術原因是經緯度的長度過長,為了提供足夠的精確度,無法縮短經緯度長度,除非改用私有的技術如 MapCode 等,才能夠將名字與位置等存在單一條碼內,又方便手機賭取。另外一種解決方式是改採縮短網址方式 (非私有索引碼),而將各資訊都存於伺服器,待用戶讀取後,才上網下載。這也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縱使如此會花費使用者一點費用。
但在用戶急需旅遊與地圖資訊的時候,這點費用大概不至於構成問題。而且可以做到如下的應用

Source: lunchroommanners, flickr
若能夠在網路上配合位置相關的 microformats, 配合可以自動生成條碼的瀏覽器外掛軟體,應該也可以產生大量的應用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