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是 arashit100 所製作的短片『回家都會看到台灣「報導核爆」危機 中文悲劇版 』,若你不喜歡閱讀太長的文字,請先看完這部短片,可以理解文章訴求。
歡迎閱讀筆者其他關於大眾媒體的評論

本文開始
最近日本天災事件,由於網路轉播的便利,臺灣網友很輕易就可以透過網路即時觀看 NHK, TBS, 日本衛星電視, テレビ朝日 TV 等日本新聞媒體。相較於日本新聞媒體的平實報導,兩相比較之下,臺灣媒體的墮落與噬血就十分明顯 (下圖作者藍島正藍)

猜猜,當 TVBS 記者林上筠、謝賢熺第一時間趕往日本,下了飛機的問題是什麼

記者:「地震當時,你們正在做什麼?」旅客:「逃命。」

這是令國人感到慚愧與焦慮的片刻,第一時間衝到災區的不是提供援助、更不是採訪第一手重大消息,而是興奮的問「你受難多久了」。媒體記者不是前往災區帶回真相,而是將荒誕無比的新聞娛樂文化帶到日本出外景irrenhaeusler 如此描述這個現象

一流電子媒體播災變新聞會變成 Discovery 跟 National Geographic 頻道。台灣的新聞台不是變成不斷重播的二流電影台,就是三流的娛樂台,記者像是參加「來去日本住一晚」採訪「全員逃走中」,於是最後「觀眾冏很大」。

日本天災一時,臺灣新聞媒體人禍已延續十數年

這些八卦俗媚、嗜血的行為,固然造成相當亂象,但新聞娛樂化只是媒體問題的症狀,而不是媒體敗壞的病因。私認為市場因素造成是造成新聞產業結構迅速的歪斜,而這種完全拜伏市場的態度,讓眾多主流媒體放棄社會公器責任,改為營利機器的收入負責。

俗媚騷擾造假汙名未審先判、任何可以增加收視率的手段取代了職業倫理,追求業配比追求真相來的重要,選擇立場比中立報導更能滿足老闆的口味。所謂新聞自由「第四權」只不過是掩護新聞暴力的保護傘。社會公義的伸張,取決於該故事可以賺取淚水與憤慨的多寡。

新聞是否公正正確根本不重要,今日的錯誤新聞就是明日的新頭條,道歉啟事只佔些微角落篇幅,絲毫不影響營收,辛辣新聞總是每日、每小時連翻砲擊,讀者也早以麻木為健忘症患者。

這乃是系統式的崩壞現象,無法擺脫的惡性循環。你甚至分不清楚系統的起火點是因爲接受置入式行銷、還是對於事實真相的無所謂態度、還是放棄對於職業理想對養家餬口的妥協。

黃哲斌說新聞業者爲了「業配新聞」破壞了新聞結構的三角形,讓媒體開始服務廣告主,而非服務閱聽人。是銷售欺瞞,新聞不再是「由一媒體組織或個人,依其專業判斷,自發性採訪、編輯、傳播對讀者有益或有用的資訊」而是「操縱遊戲規則與從業人員,在欺瞞收視群眾的前提下,扭轉或改變最終結果」。

【FAQ】是的,自由時報曾找上我 by 黃哲斌

 

 

於是閱聽人對於媒體信賴感消失,媒體對讀者影響力減少,為了服務廣告主吸引注意力只好祭出更辛辣的手段,讓新聞變成綜藝節目跟行銷平臺!新聞的娛樂性遠比專業報導重要,輿論監督機制慘遭收買,記者甚至連耙糞的力氣都沒有,「第四權」是政府部會行銷預算的禁臠。內容生產落入壹週刊─PTT─YouTube─噗浪─部落客─業配廣告的循環,改用手指鍵入「上下左右複製貼上」來跑新聞,有時甚至連查證都省了。事實與大眾對於媒體的期待不符。

這顯然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是資本主義的失敗,自由市場未能把自利動機帶往集體利益。

在被內化成利益系統的一部分前,記者是有的,也有人不停的力求改變,但缺乏資源的情況下也只能發出無力的呼喊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這一年來幫媒體人打官司,想組工會,調查置入性行銷……沒有錢辦任何活動,連討論辦記者會都迫於經費更瞭 解沒有記者會來。想要尊嚴,也覺得要不起。於是,我們製作了一個短片,他不是想要跟這個社會要求理解肯定或尊敬,反倒是一種對自己的自我提醒、自嘲和自責。

記者們過去十多年來在系統內的拉扯抗爭,卻拾不上力,連尊嚴都要不起。

社運人士、學者專家也沒閒著,嘗試各種不同的方式試圖改善這些問題,媒體素養教育拒絕惡質媒體鼓勵優質媒體推廣尊嚴報導監督政府置入行銷政策媒體觀察評論倡議創立社羣培養公民記者、維持公視政治獨立。但似乎只能微微減緩媒體墮落的速度,若是沒有一個外來的力量顛覆現有體制,這個已敗壞的封建產業似乎不可能產生質變。

到底身為閱聽眾的我們要採取如何的姿態去面對這個世代的媒體?

傅瑞德說對付爛新聞頻道閱聽眾可以

  1. 寫信去要求NHK或BBC開華語頻道,讓國內觀眾都流向優質新聞台;
  2. 要求選區立委讓公視經費充足,建立更專業的全天候新聞台;
  3. 在網路上發起「拒看x台」運動,募集百萬以上連署,讓x台拿不到廣告而倒閉;一次搞掉一台,多搞幾次之後就可以讓爛台全部消滅;
  4. 盯著任何一個你喜歡的商業新聞台看,而且不要轉台;
  5. 每一台都看,看到爛的地方就罵,看不下去就轉別台,依此類推。

但是我們都知道無論你是否拒看,你八成就不是該新聞媒體針對的閱聽者,拒看行為造成的壓力微乎其微。開設優質華語新頻道,也無法由目前地方系統臺龍頭把持,觀眾只付吃到飽費率的有線電視市場支持。公共電視的經費來源永遠比不上選前的牛肉政績來的重要。即便採取姑息主義,試圖完全忽視,卻也躲不了親朋好友的轉告。

即使你罵媒體,他們也常無所謂,反正將業配新聞具名為假名或新聞中心,不痛不養。記者個人已經內化成系統的一部分,責任全推給長官、編輯、老闆,但是長官早「已經改變了新聞和輿論的定義,他們只會傳染勢利、懶惰和媚俗的價值。

且記者也只是勞動工作者,他們似乎也只是巨大媒體機器中的小螺絲,PipperL 悲觀而無力的這樣敘述媒體勞工意識

我知道,記者也是「勞動工作者」,也是有那些「不願意」的「無奈」。但是整個勞動環境就是這樣,整個媒體生態就是這樣,他們能做的有限,大環境又不變,政、商、媒同流合污,當然找不回那所謂媒體人的尊嚴。

但就由於這種消極的無奈,記者自甘墮落成為結構共犯。他們「不願」抵抗編輯亂給的標題,他們妥協於市場壓力把新聞當綜藝,依照長官意識型態自我審查。

不,記者不值得同情。他們身陷迷失中,唯有把記者拖出團體外,打擊他們的個人聲譽,纔有機會將他們的尊嚴從集體意識中找回來。

我認為,你該罵,而且應該指名道姓的罵記者。

你要恥笑,你要對比,你要叫罵,你要指責,你要下標籤,你要像是雅虎奇摩新聞的新聞情緒投票一樣,分辨每則新聞是那一種媒體狂亂症候羣。你要為記者大人建立資料庫,就像狗仔隊追蹤名人一般,讓他們瞭解自己的名字與文字繫結在一起,留在歷史上。直到他們受不了將自己的名字與靈魂賣給長官賣給廣告主,進而羣而抵抗整個系統。

對,這無疑是一種暴力。但,這草根權力體現遠遠比不上大眾媒體的規模跟破壞力。

朱立熙在「什麼是社會公器?」一文中敘述在媒體老闆眼中,社會公器純屬課堂神話,記者更不是守門人,媒體是迎合市場口味的民主具象。他僅能期待公民記者能成為社會公器

「草根的資訊能力絕對不輸媒體菁英,看看部落格、BBS中的文章,往往容易看到精彩的分析,這是因為草根為了興趣可以從小鑽研一項議題,而媒體記者是為了 工作需要而鑽研議題,兩相對照下,有熱情的草根自然勝出。網路世界也可以用經濟學『自由市場』的機制來運作,我們要做的只是提供一個平台服務,讓網友來決 定新聞運作的機制,讓社會大眾決定頭條新聞是什麼。」他說的不錯,道理大家都懂,絕不是學究式的理論。

我期待中的這份「全民記者網路報」,除了前述「讓草根出頭」之外,還要完全落實民有、民治、民享的「媒體民主化」。除了民主化的投資入股、民主化的採訪報 導與選稿機制之外,還要民主化的人事管理,透過選舉方式,選出賢能的人來經營管理這個媒體,給他一定的任期,做不好就換人做,做得好的人也只能連任一次。 如此的「全民媒體」才是真正的社會公器,經營這個媒體的人,絕不是為了賺錢、或想成為「大報閥」,他必須有熱情與無私的奉獻精神來做這樣的「服務眾人的 事」。

既然網路 PTT 鄉民已被大眾媒體命為內容產生者、業餘專家,鄉民應當擁有人格權、內容的著作權、言論自由權,但草根鄉民若不自我賦權與大眾媒體對話,仍無法形成民主化力量。

鄉民應當與記者一樣有權揭露媒體的弊病,監督新聞記者的行為。但是你必須把持基本的規範,你該閱讀,大量閱讀,學習分析、批判媒體訊息,該罵,但不是煽罵,該憤怒,但不該作情緒化控訴。鄉民更不該把媒體作為稻草人,抓交替的把心中的憤怒、壓力與不滿宣洩到抽象箭靶上,社會集體的心理療癒不是媒體該權充的角色

專業的五樓鄉民大可以站出來取回話語權,在人格權受到迫害時,從虛擬的 ID 後站出來。在內容被抄襲挪用時,堅持自己的著作權。在意見被扭曲時,以相同的言論自由權反擊。

我理解,要求鄉民作為認真魔人以事實線索摒除謠言、解構邏輯謬誤、以細節破解二元化約語言,這些都是知識份子的高調。甚至,這種鼓吹可能引起集體憤怒,而造成失控的後果

要求鄉民在一群人同仇敵慨時,說句不中聽的話,在當下的臺灣社會是做不到的。但唯有鼓吹鄉民深入媒體識讀,纔有可能造就理智社會。在《批判的媒體識讀》 (Google Books 預覽)一書,余陽洲在《「媒體識讀」的素描與想像》中引用 Walter Cronkite 一段話

接觸各種傳播媒體。看電視,並且運用閱讀來加以支撐強化。這是我們能夠擁有,真正懂得行使公民權的理智人民的唯一辦法。我們應該教導懷疑精神 (skepticism)。對所有傳媒都須如此:質疑你閱讀的報紙,質疑你聆聽的廣播,質疑你觀看的電視。

你會說即便我們保持著懷疑精神去批判新聞,記者真的就會天真的發起革命抵抗這個敗壞的系統嗎 ?

八成不會。

但反正大眾媒體一直都不是鄉民唯一的資訊來源,不能改變他們,至少爽快的出一口惡氣嘛。

出氣,從建立媒體羞恥牆開始。

2011-03-16 02:00 更新
答覆讀者疑問
Q:『關於這個 記者羞恥牆,我是認為當「記者」已經是很糟糕的標籤時,再抓出個人名字來意義好像不大?

A: 對記者個人貼標籤的意義,在於治療心理 deindividuation 症狀,因群體影響會使人感到責任分攤,收到指摘時,會感覺在大組織中匿名或帶著面具,進而失去自覺或自我約束能力。

補充參考資料
台灣醒報張亞萱、王思安以「被批不如NHK 台媒:經營模式是關鍵」為題,訪問幾家媒體主管與學者。華視林淑卿自我感覺良好,自認堅守媒體素養。八大程禹杰認為媒體呈現方式反應市場現況。中視曾喜松卻認為大多數觀眾喜歡客觀理性報導。台大教授張錦華居然認為可以透過媒體機構考核、訓練來把關記者素質。

這就是我所謂的集體迷思,從學界到媒體各家各說各話,缺乏自覺。

另不更改內文邏輯前提下,增加連結爛四格__興趣荒謬大觀如果可以當克林伊斯威特,誰願意當麥可貝?嚇西嚇景

2011-03-26 17:30 更新
新增 arashit100 所製作的短片『回家都會看到台灣「報導核爆」危機 中文悲劇版 』於文章開頭。

  • zla

    借轉到 FB 上

  • 授權採用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2.5 License 條款,如引用請註明作者為 Rex Tsai 並標示網址為 http://people.debian.org.tw/~chihchun/2011/03/15/journalismshame/。

    歡迎轉貼。請儘量只轉貼連結,因可能會不定時補充意見。如全文轉貼請連圖片一併複製走,方便分流。

  • 大屁

    我覺得再一面倒向媒體之前,為什麼不問問我們閱聽人為什麼我們還要看固定那幾台的新聞?遙控器在手上,我們可以轉到13看公視,那理絕對沒有羶色腥,遠永都是普遍級.
    作者說明了這就是市場導向新聞,把閱聽人看成一個銷售數字來吸引廣告商,那些數字收視率不就是我們大眾嗎?大眾的定義:消極,被動,烏合之眾.再怪記者媒體之前,我們有沒有反思過? 日本 法國 德國 都是公共電視,那我們呢?有多少人會看公視?那就是你們所謂的新聞阿! 我們要吃垃圾食物,他們就餵我們吃阿,這有什麼奇怪的嗎? 蘋果日報很多人攻擊,但是每天最早被拿光的也是蘋果,然後就開始一昧的謾罵.
    Jay Rosen的公共新聞:視人民為公民,潛在的公共事務參予者;國光石化,大埔農民…等等,我們捫心自問,這些公共議題,我們有再關心嗎?當一台再報導羶色腥的新聞,一台再報導樂生療養院,你們會轉哪台?
    改變媒體,先改變自己吧!

  • zla

    我覺得再一面倒向媒體之前,為什麼不問問我們閱聽人為什麼我們還要看固定那幾台的新聞?遙控器在手上,我們可以轉到13看公視,那理絕對沒有羶色腥,遠永都是普遍級.
    作者說明了這就是市場導向新聞,把閱聽人看成一個銷售數字來吸引廣告商,那些數字收視率不就是我們大眾嗎?大眾的定義:消極,被動,烏合之眾.再怪記者媒體之前,我們有沒有反思過? 日本 法國 德國 都是公共電視,那我們呢?有多少人會看公視?那就是你們所謂的新聞阿! 我們要吃垃圾食物,他們就餵我們吃阿,這有什麼奇怪的嗎? 蘋果日報很多人攻擊,但是每天最早被拿光的也是蘋果,然後就開始一昧的謾罵.
    Jay Rosen的公共新聞:視人民為公民,潛在的公共事務參予者;國光石化,大埔農民…等等,我們捫心自問,這些公共議題,我們有再關心嗎?當一台再報導羶色腥的新聞,一台再報導樂生療養院,你們會轉哪台?
    改變媒體,先改變自己吧!

  • Susan

    最近的新聞內容生產還有來自Facebook, 真是非常趕得上潮流啊~~~

  • 借~轉收

  • 這篇好棒!借分享囉!

  • NRE

    寫得真是有意思!
    不過找NHK開華語頻道…ㄜ…我想我們已經有公視新聞了
    報導誇張的大家一邊罵可是收視率很高,
    相反的公視新聞收視率卻很低,
    媒體人自然是往收視率高的那種型態去做

    台灣人對NHK有遐想,是因為隔了一層語言
    可是日本人其實也不大看NHK,因為”太…無…聊…”
    真的變成華語版應該沒幾個人受得了吧

    個人認為公視新聞的節奏還比NHK有趣一點

  • Ric

    借分享~ 謝謝~

  • god

    多虧的立委豬公吧
    為啥一堆奸商賣爛商品卻不能報廠家(說置入行銷)超好笑
    報好的才識置入吧
    一堆新聞天天報房地場價新聞也沒人去查
    一天到晚說偏遠地方房價要漲
    根本就詐欺民眾~對我說的是東森跟非凡

  • Pingback: Rex's blah blah blah » 天下媒體都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