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徵信中心在上個月底公告了信用評分系統的簡介,並於本月開始提供個人的信用評分報告。這套系統其實只是計算違約概率,由於聯徵中心可以取得全國跨銀行的個人信用資料,因此可以計算授信變數的量化數值,這套系統彙整上百種信用資料,並可區分為繳款行為、負債、新信用申請、信用型態、信用長度等五大類,可以計算出最低 200 分、最高 800 分的一個客觀數值。但是這個數值並不包含財務變數,像是職業、服務年資、教育程度等。某些銀行內部的風險評估系統應會包含這部份的資訊。
令人訝異的是,由於新巴塞爾資本協定的實施,這些金融機構應該早已開始規劃或完成這類的風險評估系統,但是卻還有許多銀行仍然以主觀的經驗規則來決定信用額度,並濫發雙卡,政府並沒有負擔起監督的義務。或許這全是因為當時的市場過熱的因素所引起的競爭性行銷作為,而政府又不願意干涉這種可以創造大量消費與經濟流動的金融商品,畢竟你無法一邊喊著拼經濟、一邊又想辦法冷卻過熱的消費性金融市場。信用過度擴張的債權不該是政府應該概括承受的問題,但是因為監督不周衍生的社會與經濟問題,絕對是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
國民黨陳根德立委與台聯黨郭林勇立委在立法院司法委員會提出「民法第205條修正草案」,陳根德主張將最高利率修正至不得超過年息12%,郭則要求最高利率 10%。自從雙卡問題爆發後,政治人物不無利用機會操弄悲情意識,甚至逞英雄的想調降信用利率。由於目前臺灣的經濟狀況不良,許多失業或貧窮的民眾必須運用金融信用商品的週轉才能避開即時性的現金缺口。因為最高利率調降,銀行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抽回銀根,若民眾告貸不成求助地下錢莊或是壓力過大的其他作為,像是自殺或是強盜、竊取等,這是否會造成更大規模的社會秩序混亂?
雙卡問題已經造成大量委外信用卡行銷人員的失業問題,接下來恐怕就是輪到委外催收人員。姑且不論自由利率市場的機制是否可以真的適合目前的社會環境,若將最高利率調降後,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銀行單位將信用緊縮,而這直接衝擊到百貨零售業、消費性商品的的市場,這是否又會再造成失業率的上升?甚至個人信貸部份的房貸與車貸都連帶受到影響,是否會造成另外一波的景氣蕭條?
銀行局長曾國烈說一年半以前即針對國內過熱的消金市場祭出降盪政策,金管會主任委員龔照勝強調以「軟著陸」的政策來降低各種衝擊,也設立了金管會卡債問題專區。但是這些政策很明顯都未達成效果,否則現在不該出現如此嚴重的雙卡問題。目前有兩項主要的針對弱勢族群的政策,一則是破產法的修編、一則是陽光資產管理公司 (AMC),這兩項策略已經造成債務人的觀望態度,如何避免道德風險成為金融產業系統性的災難,應該是投身解決此問題的官員與政治人物全面性思考的問題。
而臺灣主流媒體從前卻只會報導垂掉在樹上、舌頭發紫吐出,因為失禁而散出排泄物,或躺在燒盡的爐火旁、全身泛粉紅色澤的債務人。而現在則是帶著口罩掩面哭訴或持著抗議牌憤怒自稱卡奴的受害人,政治人物的拍桌怒罵或搶鏡頭的政策實行根本於事無補。至今未見到有人能夠於媒體具體的以數據述說分析整個經濟與雙卡風爆的發展。到底什麼時候臺灣才能有一位深具智慧、綜觀全局的領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