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 2005-12 月 ITHome 雜誌。

消費者操作電腦與行動裝置時採取不同的資訊使用方式,位在時間、位置、任務的三維空間中,他們不再慢條斯理的搜尋資訊。他們擁有隨時隨地可以存取的網路存取點(Access Point),但是他們更需要的是更直覺方便的服務入口(Entry Point)。

消費性行動交易概觀 / 用習慣與操作經驗大改革

“Operator, I need an exit”

人們在移動中所需的服務,就像駭客任務中Neo要求總機儘速為他找到最近的出口一樣,因為下一刻 Agent Smith 已經開著卡車衝過來了。

初接觸行動網路的技術與行銷人員,總以為人們會在行動網路上維持使用固接網路般的習慣,認為使用者會使用複雜的層層目錄選擇他們想使用的服務,以為他們會花費時間透過手機來研究、調查特定的題目。不,人們在行動中沒有那麼多時間與精力,他們要特定服務,而且是馬上。是的,當人們在移動時,沒有時間緩慢的逐一設定、填入密碼,身旁的美麗佳人正等著你找到最浪漫的高級西餐廳,可別讓她等著了。對,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存取網路,但是他們也需要可以輕易使用的服務入口。

Personal Trusted Device

各大手機廠於行銷計畫中,莫不鼓吹購買新型手機是消費者的新型生活型態之一。是呀,行動電話是少數可以讓人們這麼狂熱的電子設備,消費者大肆購買俊男美女代言的手機,他們要周杰倫的待機圖案、他們要全智賢的桌面,他們還要換上令人暴跳如雷、起笑不償命的瘋蛙鈴聲。這還不夠,就連其他人打給他,都被強迫欣賞一段來電答鈴。他們希望可以在行動裝置上營造一股個人化的氛圍。

這是全新的使用價值觀。

行動電話系統在人們心中是一種安全、可靠與私密的設備,使用者透過行動電話聯絡親朋好友的感情,藉由行動電話拍照,人們依賴行動電話儲存頂頭上司、高堂老母、親朋好友的各式聯絡資料,甚至私人的親密照片。瞧瞧多少人在手機遺失後,連家裏電話都忘了的窘境。由於法令的因素,臺灣的行動電話使用者申請時,必須提供雙證以驗證身份,以換取可存取 GSM 網路的 SIM 卡,個人行動電話逐漸演變成比單一證件更可以證明身份的憑據,也促使產業界逐漸提供銀行業務、票卷服務或支付安全存取之操作或應用。而且使用者也真的期盼這樣的服務存在。

當然,從電信業者、金融業者、手機製造商到零售業者都想到了,「嘿! 行動商務似乎有機可圖」。歐洲有一個知名案例叫做 Simpay,Simpay 是在 2003 年六月由 Telefónica Móviles, T-Mobile 與 Vodafone 等四家歐洲電信業者所成立,Simpay 的目的是任何一個持有這些電信業者的 SIM 卡的消費者,可以使用他的電話對小額的商品付費。但是在 2005 年六月 T-Mobile 退出後,宣告結束。原因是錯估市場規模與國際交易成本,但更重要的問題是這個聯盟朝著開放式網際網路交易系統而走,嚴重的違反電信業者的利益基礎 – The Walled Garden。